10月29日,黑龍江省“頭雁”行動領導小組管理辦公室專家組成員,省財政廳科教和文化處副處長于佳、省教育廳研究生處處長孫世鈞等一行4人蒞臨我校,就省“頭雁”行動中獲批立項的“新能源電機系統及關鍵材料創新研究團隊”進行中期實地考察。學校黨委常委、副校長杜軍、“頭雁”蔡蔚及團隊部分骨干成員、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雙一流建設辦公室、財務處等部門負責人參加會議。
杜軍首先對專家組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表示“頭雁”行動是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和考察黑龍江的重要指示精神,是黑龍江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人才戰略部署。我校“頭雁”團隊“固巢留鳳”“筑巢引鳳”,集聚和培養了一批國家頂尖優秀人才,按照“團隊+平臺+項目”建設模式,組建創新團隊、選擇創新項目、培養創新人才、產出創新成果、服務創新發展,肩負起時代使命和責任擔當,勠力攻克新能源電機系統及關鍵材料領域“卡脖子”難題,本著“高質建設、高能管理、高效運行”的基本原則,服務國家重大新興戰略產業需求、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強力支撐學科高峰建設,成效顯著、亮點特色突出,在真抓實干中交上滿意中期答卷。
會上,“頭雁”蔡蔚教授按照《黑龍江省“頭雁”行動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頭雁”行動專項資金使用績效評估暨“頭雁”團隊中期考核工作的通知》要求,從人才隊伍建設情況、科研項目進展情況、科研成果及其轉化情況、創新平臺建設情況、可持續發展體系建設情況、依托單位及團隊專項資金使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情況、項目資金審核管理工作執行情況,團隊管理運行情況7個方面進行了全面匯報。三年來,團隊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黑龍江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講話和重要指示、教育部等七部委振興東北和內蒙古專項計劃,重點聚焦龍江和東北發電和電驅動轉型升級急需,將頭雁團隊骨干成員的人才培養和科研主攻方向切實引導到“新能源電機系統及關鍵材料創新研究”主線上,聯合包頭稀土研究院、鋼鐵研究總院、哈軸承、哈電集團、哈東安發動機、哈工大、哈工程、一汽集團等產學研用單位,成立“新能源電機系統及關鍵材料創新中心”,并由7位院士擔綱技術委員會,擁有國家(省)級人才34人。團隊努力突破高速高功率密度稀土永磁電機、第三代寬禁帶功率半導體碳化硅控制器以及相關電機絕緣、耐高溫電容薄膜、功率電子封裝材料等的技術瓶頸和產業壁壘。團隊沿著“稀土永磁材料→電機絕緣材料→功率電子封裝材料→關鍵零部件軸承→電機與碳化硅功率電子控制系統→新能源發電→儲能→電動化交通的電驅動系統”生態脈絡攻克關鍵核心領域短板和“卡脖子”技術,建設開放實驗室和中試基地,研發以第三代SiC功率半導體驅動控制器及其高速稀土永磁電機系統等高附加值產品,以下游發電和電驅動應用拉動稀土永磁電機和第三代寬禁帶功率半導體的系統創新與產業化,以核心零部件、元器件及關鍵材料為突破,構建產業鏈上下游聯動生態體系,打造電機系統與關鍵材料東北亞產業創新高地,扎實服務龍江“雙碳戰略”,促進東北和內蒙古工業新舊動能轉換、經濟發展和人才回歸。
在引進培養高端人才方面:2021年蔡蔚教授榮膺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榮譽稱號(國家每5年表彰一次),本屆全國共有93人,97個集體獲此殊榮,蔡蔚教授成為黑龍江省教育系統唯一獲此殊榮的教師。頭雁團隊已引進4名國家級專家,3名青年骨干晉升為博導教授(團隊成員已全部為博導教授),其中骨干成員陳明華教授獲得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成為我校首次獲批的國家級青年人才;新增4名省級人才,其中龍江青年學者1人、省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省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2人;吸引一線城市知名高校博士畢業生北上哈爾濱做博士后研究;在創新平臺升級建設方面:學校積極爭取國家發改委“教育強國推進工程”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1億元,專項支持“新能源電機系統及關鍵材料創新中心”的實驗室建設;“先進電氣裝備制造與智能運行協同創新中心”也于2020年獲批教育部“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與俄羅斯和新加坡等國家知名大學共建的“石墨—石墨烯應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于2020年獲批“黑龍江省協同創新中心”。在承擔重大項目方面:團隊獲得“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7項、其中重點項目2項,科技部國際科技創新重點專項1項,中央支持地方高校人才培養計劃1項,英國國家級項目3項,國防項目和國家標準(制定)3項;黑龍江省“百千萬工程”重大專項1項,杰出青年基金項目1項,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項,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項目2項,自然科學基金聯合引導項目1項,承擔省級其他重大科研項目及企業委托項目65項等。在國內外交流與合作方面:團隊全面加強與英國、美國、俄羅斯、澳大利亞、新加坡等高校科研機構的國際交流合作,聯合培養國際學生;組織并支持了2021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電驅動峰會、2020和2021全球汽車電動化與智能化技術論壇、IEEE工業電子學會年會等國際學術會議;在國內外期刊和會議上與外籍專家聯合發表論文6篇。團隊成員近兩年受邀在國際學術會議作大會特邀主旨報告10余次,發表ESI熱點、高被引論文12篇,單篇最高影響因子60.5、最高他引1000余次。同時,與哈爾濱工業大學、東南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清華大學、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等國內科研院所,以及吉利汽車、蔚來汽車、長安汽車、哈電集團、一汽集團、包頭稀土院、廈鎢長汀稀土、三環樂喜等電驅動領域上下游企業保持著“產學研用”深度合作。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方面:團隊完成了國家《電動汽車安全指南》電機系統與電驅動總成安全指南中文版和英文版各1部(詳見國家能源局網站),組織全國近50個產學研用團隊114人完成了國家2020-2035《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電驅動技術路線圖,并獲中國汽車工業科技進步一等獎;研究成果有效支撐龍江企業(哈電集團和東安汽車發動機等)產品向電動化轉型升級,已為龍江經濟創造效益逾3億元。據國家海關統計,團隊技術支持的精進電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出口驅動電機名列全國同類產品前列;公司2019年獲得歐美知名車企“三合一”電驅動總成全球最大量產訂單,2020年獲得德國大眾Traton商用車SiC控制器量產訂單,并于2021年10月在上海科創板IPO。
專家組成員充分肯定了我校“頭雁”團隊在管理服務和工作績效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績,分別與團隊骨干成員就運行管理機制進行了深入和充分的交流座談。杜軍表示,在下一步工作中,學校將繼續依托我省高水平大學和優勢特色學科建設工作,全力支持頭雁團隊發展,繼續提高認識、找準定位,做好新時代戰略性布局,在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龍江經濟社會發展、高峰高原學科建設、基礎研究開展以及創新人才培養等方面精細梳理“完成時”、做好做強“現在進行時”、謀劃可持續發展“將來時”,做到點上突破和面上延展,發揮好理工大學特色優勢,將團隊建設進一步走深走實:進一步落實人才引進和人才培育整體規劃,重點培養、引進領軍人物和創新團隊,聚集海內外優秀人才,造就結構合理、德才兼備、可持續發展的高水平師資隊伍;聯合龍江內外“產學研用”領軍企業和知名院所合作申請國家重點研發專項、國家重點基金、軍民融合專項、產業發展基金等,力爭通過專項的實施落地,帶動龍江戰略新興產業發展,開發和產業化適合龍江制造和應用的創新產品,打造東北亞創新發展新高地。
會后,校長劉俠與專家組就“頭雁”團隊建設和學校“十四五”教育事業發展做了研討交流,表達了對省委省政府長期以來對學校教育事業發展支持的誠摯感謝,表示在“十四五”時期,學校將緊緊圍繞國家和龍江“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立足學校“雙一流”建設全局,把改革和建設任務真正落實到位,將學科專業建設全面融入東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進程中,充分發揮學科專業優勢特色,精準對接“雙碳戰略”“433”工業新體系和“一區兩帶多基地”工業新布局,著力在提高學科專業建設內涵質量和服務龍江社會經濟發展能力上下功夫,以一流學科專業建設帶動學校核心競爭力的全面提升,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龍江作出特有貢獻。
財務專家分別對專項資金管理規章制度、專賬管理、預算決算和收支情況進行了詳細考核;專家組參觀考察了“新能源電機系統及關鍵材料創新中心”。
學校將以此次中期考察為契機,以《頭雁團隊申報書》中的團隊建設目標為方向,進一步加強組織策劃和頂層設計,為全面實現建設目標提供強大保障。同時,在“十四五”時期,學校將繼續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將堅持教育“四為”方針和“四個面向”,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遵循高等教育發展規律,繼續扎根在廣袤的龍江大地上,堅守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的初心與使命,擔綱為國家機電行業和龍江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培養新時代工程人才的歷史使命,緊緊圍繞“五大安全”戰略定位和“六個強省”建設目標,聚焦“五個要發展”“十個新突破”,全面提升高等教育服務龍江經濟社會建設的能力和水平,積極服務社會主義現代化新龍江全面建設發展戰略,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黑龍江篇章的征程上,努力作出新的歷史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