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王媛媛 陳曉兵 張海艷)在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戰略布局下,國內電力安全監護領域迎來里程碑式突破。由淮陰工學院"語電同行"科研團隊攻堅研發的多模態智能監護系統近日完成全場景驗證,成功接入電網管理系統。這套集成AI視覺、聲紋定位與邊緣計算技術的智能裝備,實現了變電倒閘操作從"人防為主"向"數智聯防"的歷史性跨越。
打破安全監護"時間差"困局
"傳統人工監護如同用望遠鏡觀察奔跑中的運動員,難以捕捉每個技術細節。"技術專家形象比喻道。當前變電站倒閘操作涉及百余項規范動作,人工監護受制于視角盲區與反應延遲,一半以上的操作偏差需待后續視頻回溯才能發現。新系統通過構建"空間感知-即時糾偏"的監護網絡,將安全防線前移至操作發生的0.1秒。
在近期某特高壓站實操中,系統成功攔截一起接地線誤掛風險。當時操作人員因設備編號辨識誤差,正欲將接地線掛至帶電間隔,監護儀瞬間觸發聲光報警,并通過增強現實界面投射正確操作路徑,及時避免重大事故。
圖 變電操作監護儀變電站實地應用
構建電力安全數字生態
國網安全監察專家表示"這不僅是臺智能設備,更是重新定義電力安全標準的數字基座"。系統產生的操作大數據,已形成涵蓋人員技能評估、設備狀態畫像、規程優化建議的決策支持體系。研發團隊透露,正開發適配海上風電、分布式光伏等新型場景的監護模塊,計劃未來推出"5G+數字孿生"跨站區聯動方案,為構建全域電力安全智能體提供關鍵技術支撐。
圖 變電監護儀硬件檢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