緯湃科技基因里的電子成分和多年深耕中國市場的經驗,是不是一種新的可能?
本土供應商、外資零部件廠商以及主機廠拆分的電驅動公司,正在瓜分國內的新能源電驅動市場。不過,這三股力量的走向是不一樣的。
本土的供應商逐漸開始優勝劣汰,很多本土電驅動公司開始退出新能源領域的競爭。
與此境況不同的是,越來越多的主機廠開始進入這個領域,像比亞迪的弗迪動力、蔚來的蔚然動力、長城的蜂巢電驅動,這些主機廠在滿足自我供應的基礎上,開始將電驅動公司剝離出來謀求對外的供應。
另一股勢力——外資零部件廠商,比如博格華納、博世(聯合電子)、大陸集團(緯湃科技)、 日本電產等,以其強大的品牌效應、巨大的規模優勢以及穩定的客戶關系和多年的技術積累,試圖在電驅動市場謀求一席之位。
雖然市場瞬息萬變,企業來來去去,但是打造一款高度集成、高功率密度的電驅動系統一直是行業內的共識,于是越來越多的電驅動企業開始做三合一甚至多合一,目的就是為了減重量、提性能、降成本。
NE時代之前也有關注德國的一家零部件制造商——大陸集團,旗下剛獨立出來的動力總成制造商緯湃科技,推了一款電動軸驅系統,已經更新到第三代了。
第三代電動軸驅系統
根據其給出的數據,相比于傳統的單一單元, 這款集成的電驅動系統,適用于微型到中大型轎車和緊湊型SUV,覆蓋100-150kW不同等級的功率,可以實現20%的減重、40%的降本,性能提升2倍。
對于一家成立不久的動力總成公司,能快速推出高集成電驅動系統產品,并且已經有了現代、標致雪鐵龍、東風乘用車等客戶,速度已經很快了。
雖然相較于本土供應商以及其他已經在中國電驅動市場占有一席之地的外資零部件廠商,先發優勢似乎不是很明朗,但是電氣化之路畢竟才剛剛開始,市場增量爆發還沒到來,從這個維度來看的話機會還是有的。
但是怎么發揮優勢創造新的機會,是需要重點考慮的事情。緯湃科技進入這個市場的動力和底氣來自哪兒?
DNA中的電子成分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的是,緯湃科技并不是一家橫空出世的企業,前身是大陸集團旗下動力總成事業群,后被命名為Vitesco Technologies(緯湃科技),2019年10月全球發布全新品牌。
大家比較有印象的是此前為大眾的MEB平臺開發過基于服務器的新型驅動控制單元,已經在ID.3上有所應用,可以實現高效激活電機、協調由油門踏板發出的所有指令,并且在充電和能量管理以及高壓系統管理中發揮重要作用。
很明顯,緯湃科技在“軟件開發和系統集成”方面的能力是被認可的,而對軟件的掌控以及電子領域的經驗積累,是緯湃科技進入電驅動領域的底氣之一。
因為在制作和生產域控制器、驅動裝置,以及在整個電驅動系統集成的過程中,如何利用軟件來進行組合讓每個部件以及集成模塊發揮更大的作用,是整個行業都非常關注的事情。
另一方面,電動汽車和混動汽車、燃油車相比,有一個比較大的優勢就是駕乘的愉悅性,如何利用軟件讓駕乘過程中的動力支配更加順暢從而帶來更好的駕乘體驗,也是為電動汽車加分的重要因素,“電子”在這其中起著重要作用。
緯湃科技本身DNA中就有電子成分,而且在人員設置上,很明顯在這方面有偏向,目前7300名工程師里面,有將近60%是軟件類工程師。
不僅是電子方面,緯湃科技在電驅動領域確實做出來了產品,全新的天津研發中心已經破土動工,第三代高度集成的電動軸驅系統也開始供應。除此之外,緯湃科技產品陣營中還有48V中混技術,以及適用于混動至純電動系統的關鍵組件。
深耕中國市場25年
當然,除了NDA中的電子成分,緯湃科技決定在中國開始電氣化進程,其實是因為在中國市場有一定的積淀。1995年,緯湃科技就在中國長春、蕪湖和天津分別有三家大型的生產基地,并在全國設立6處研發基地。
緯湃科技天津研發基地
這次 天津研發中心的建立預示著緯湃科技全方位投入電氣化領域,研發人員目前規劃是400名,研發內容涵蓋混合動力及電氣化動力總成技術,具體研發金額依情況而定,只要有相應機會就會加大投資力度。
在長春、蕪湖和天津三個地方,緯湃科技扎根了25年,25年的經驗對于技術或產品開發來說都是很重要的。
就像應用軟件的開發,一般是來自本土用戶的習慣,然后根據用戶的習慣轉化成需求,再轉化成我們的算法,最后以軟件的形式固化到我們的產品里面,實現駕乘愉悅性和產品的可靠性。
技術積累方面的經驗,比如說正向開發,思路基本上是理解客戶需求之后,將需求轉化成設計進行參數化,然后把需求和和設計的參數定量關系做出來,而這一過程并不完全是根據理論,而是基于一定程度上大量實踐的積累,而這25年的積淀,正是緯湃科技的自信所在。
但是,不論是帶有電子成分的“DNA”,還是在中國市場的積淀,依舊逃不過的問題是電氣化領域瞬息萬變,不確定性很多,如何后來居上搶食現有市場或者開拓新的市場,得用強勢產品說話。
相信隨著天津研發中心2021年年底投入使用之后,我們對緯湃科技會有進一步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