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半年,就在國內光伏企業大舉擴產的時候,海外企業也在進行新的光伏產能擴張和布局。
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上半年,海外光伏市場有6家光伏企業宣布了約8.2GW的組件擴產或新建項目的計劃(如下表)。
從海外企業擴產布局來看,整體呈現兩大行業特點:一、計劃投產及擴產項目中,異質結(HJT)占據主流,引領擴產潮流。二、海外光伏企業搶占“新賽道”,加高技術防護壁壘。
異質結引領擴產潮流
在上半年計劃擴產或規劃產能中,4家企業選擇了異質結技術,1家企業選擇IBC技術,1家企業選擇166單晶組件。其中,異質結電池布局產能約7.6GW,占到總計劃產能的92.6%,引領海外擴產潮流。
作為依靠技術驅動成本下降的光伏行業來說,在PERC已經成為當前的主流技術后,行業紛紛開始關注下一代的技術發展。其中,異質結是呼聲最高的技術之一,被行業內公認為是繼PERC時代后,下一代光伏電池技術的接棒者,吸引資本市場投資熱情,紛紛加碼布局。
據不完全統計,截止至2019年,全球可量產的異質結產能約3280MW,另有1650MW的產能尚處于試驗階段,異質結產業路線圖開始清晰。2020年異質結可量產產能排名前四的企業中,REC、HEVE紛紛宣布擴產,加速產能擴張。從企業規劃產能時間節點來看,2021年異質結將有大規模產能落地,2022年產量將得到大幅提升。
海外光伏企業另尋“新賽道”
對于變革節奏較快的光伏行業,在技術迭代大洗牌中,競爭能力下降的老牌光伏企業,不得不另尋“新賽道”開辟新的業務增長點,這點在此次擴張的企業中表現尤為明顯。
深陷債務危機的美國多晶硅企業REC,在業務陷入停滯后,轉而投身于異質結“新賽道”。2019年10月其宣布位于新加坡的600MW異質結電池產線開始量產,這是全球第一個0.5GW以上的量產HJT項目。此次量產的成功,大大提振了REC大幅加速發展HJT電池的信心,希望依靠異質結產線能帶來新的業務增長。
無獨有偶,宣布進軍異質結組件的海外龍頭光伏設備制造商梅耶博格,隨著其在鈍化發射極和背面電池(PERC)設備領域競爭能力不斷下降,也宣布退出設備競爭,轉身投入具有一定技術領先優勢的HJT電池和組件生產,依托新技術重新搶占市場高地。
光伏技術行業壁壘增高
值得注意的是,為保持技術優勢,梅耶博格宣布不再向第三方共享其異質結電池(HJT)設備未來的改進成果,計劃實施“專屬”業務模型,獨家采用其領先技術,以技術手段加固企業護城河。而根據世界著名的Fraunhofer ISE研究所專家證明,Meyer Burger的異質結/ SmartWire技術至少已在全球占據了三年的技術領先地位。
而REC設備選擇和梅耶博格合作,并且為降低梅耶博格的收入風險,REC提供生產要素,同時作為回報,可獲得梅耶博格特定HJT和SmartWire Connection技術的保護,使其相比市面上其他商品更有競爭力。
由于異質結電池對設備及工藝專業性的要求非常高,并且目前異質結工藝技術和設備技術均存在較大的差異,這在未來行業發展過程中,可能會體現在價格、技術、效率等方面的差距,這也是異質結技術未來的核心競爭力和技術門檻。
異質結技術正在加速到來,從光伏行業發展歷史來看,每一輪技術的變革,帶給行業的變化都是顛覆式的,異質結技術或將成為下一個拐點,帶領光伏行業進入全新的競爭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