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的成功,15%靠能力,85%靠人際關系。
斯坦福研究中心的一份調查報告為這句話提供了科學依據:一個人賺的錢12.5%來自知識,87.5%來自關系。當然,人生的成功是有很多維度的,金錢只是其中之一。
人際關系并不等于走后門,它是一種潛在的能力與資源。很多職場人固執地認為個人能力就是一切,卻忽略這一職場生存必備要素。
凡成就一番事業者,都離不開貴人相助。查理·芒格之于股神巴菲特、蔡崇信之于馬云、喬布斯之于蘋果前首席設計師喬納森·艾維……每一位成功人士背后都有貴人在發揮重要作用。
那么,職場的好運氣究竟從何而來?好運氣背后有哪些必然因素?如何才能遇上自己的職場貴人?什么樣的習慣能幫你遇見更多職場貴人?希望今天的文章能給你一些啟發。以下,Enjoy:
1
誰是你的職場貴人?
貴人預示著機會和資源,一個人身邊的貴人越多,成就越大。要想遇到他們,先要知道誰是你生命中的貴人。
在每個人的人生中,都曾經得到過別人的幫助和提拔,這種人顯然是你生命中最典型的貴人。但除了這種顯而易見的,還有一些貴人是隱秘的,甚至是最容易讓人忽視的。
職場貴人可能是你所在領域的領頭羊,可能是激發你潛能的人,也可能是幫助你改正錯誤的人,或者是賞識提拔你的領導,甚至有可能是時刻監督你找你麻煩的同事或者領導……因為那些看起來跟你唱反調的人,有時候其實是在暗暗幫你。
以下,是職場貴人鑒別指南:
▌有能力并愿意提供發展機會的領導
在職場中,老板就是你最大的“貴人”,他們決定著員工的升職加薪。愿意幫助員工成長的老板,能夠給予員工最大的發展空間,挖掘個人潛能。
設計了iMac系列、iPad以及Apple Watch的喬納森·艾維被喬布斯重用,兩人多年保持著共進午餐的習慣,艾維被稱為喬布斯的“精神伴侶”。喬布斯還任命艾維為副總裁,保證其設計不受外圍人干擾。
作為老板的喬布斯,看到了艾維的設計才能,并重用他,二人才能強強聯手,打造出令人驚嘆的蘋果產品。
▌成長型同事和共同合作、共度難關的同伴
在職場中,周圍人的影響是巨大的。持續成長的同事是天生的工作狂,腳踏實力、著眼未來。這樣的同伴不是直接的“貴人”,但和他們共同成長,并成為這樣的人,會讓人在入職場的第一天就“貴氣”十足。
共同合作、共度難關的同伴也是你的貴人。雙方合作共贏,愿意為彼此付出,共同努力。谷歌的創始人拉里·佩奇和謝爾蓋·布林在斯坦福大學相識,二人長期合作,打造出叫Back Rub的搜索引擎,后來成為了Google的原型。
▌欣賞你的長處的人,合作伙伴
信任的基礎是彼此了解,那些欣賞你長處的合作伙伴未必能提供升職加薪的機會,但可以讓職場道路走得更順。因為有過合作關系的客戶彼此了解,會在有合作機會的時候優先考慮你,也會更愿意在你遇到困難的時候提供幫助。
和任何一家初創企業一樣,耐克早期也曾陷入缺錢的困境,但其創始人菲爾·奈特始終把日本貿易巨頭日商巖井放在付款清單的首位,即便日商巖井愿意排在償付清單的第二位,菲爾·奈特也沒有改變。
1975年,菲爾·奈特資金周轉出現嚴重問題,面臨著債主上門要債、難以支付工人工資等困境,就連銀行也不愿再相信他,逼迫還貸。日商巖井在這時表示,愿意替耐克全額付清債務——出于對合作伙伴的信任,日商巖井出手幫助了絕境中的耐克。
▌不怕麻煩,敢于罵你的人
得罪人的事情,沒有人愿意干。但是在職場中,沒人指出你做錯的地方,就會錯失成長、學習的機會。有人罵,也是一種幸運。這意味著,對方愿意冒著得罪人的風險幫助自己成長。
在成功學案例中,最不缺的便是“刁難人”的上司和公司。
IBM創始人沃森第一次推銷慘敗而歸,受到當時所在公司領導的百般責罵與呵斥,在絕對服從中學習。創立IBM后,沃森還經常對下屬們介紹自己曾經的領導是怎樣用實例去推銷產品、推銷自我的。
“凡是整不死你的,都是讓你更強大的?!庇袃r值的挨罵是在面對指責的時候,消解完情緒的部分,看看其中有沒有值得自己自省與改進的部分。因為,他們深知,今天的苦,是為了未來的甜。
2
遇見貴人,首先你得有價值
貴人不會無緣無故給你提供幫助,這需要個人價值的支撐。
巴菲特剛開始投資合伙事業時,只有10萬美金多一點,經鄰居戴維斯醫生介紹結識了芒格。在奧馬哈的一家餐館見面時,芒格在洛杉磯已經有一家成功的律師事務所,但他對于股市投資有很強烈的興趣。
同樣對股票投資有著強烈興趣的兩個人開始經常溝通交流,巴菲特鼓勵芒格離開律師行業,專注于投資。芒格曾一度在兩個行業間徘徊,是巴菲特的建議讓他找準了自我的方向。
巴菲特則認為:“芒格把我推向了另一個方向,他拓展了我的視野,使我以非同尋常的速度從猩猩進化到人類,否則我會比現在貧窮得多。”
有黃金搭檔之稱的巴菲特與芒格互相成就了對方,互為貴人。
有效社交的本質就是價值互換,也可以理解為建立在一定基礎上的共同成長。就像鱷魚與牙簽鳥一樣:鱷魚需要牙簽鳥幫忙清楚口腔中的食物殘屑,牙簽鳥則需要鱷魚齒縫間的腐肉裹腹。
雪中送碳只是少數,更多人愿意錦上添花。人際交往其實是等價交換,只是這種等價交換經常被“人情”模糊掉,實則是商業社會通行的法則。
因此,想得到強者的賞識,先要成為強者。
3
如何得到貴人的幫助
“打鐵還需自身硬”強調的是個人硬實力,但底子好,路未必走得順。
走路靠個人,引路靠貴人。根據六度分離理論,每個人與貴人的距離只有五個人。但問題的關鍵在于,怎樣找到那個“他”并獲得幫助:
▌查找貴人的聯系方式和經歷
學會主動尋找。查找是一項很重要的能力,當你不認識貴人,但卻想要結識對方時,可以通過微信公眾號、微博、知乎、LinkedIn等社交網絡或者熟悉的朋友,鎖定對方所在。
此外,尋找的過程中,找的不止貴人的聯系方式,還有對對方的了解——他有著什么樣的經歷?遇到過什么問題?目前在做什么?大家對他的評價如何?等等。
▌內心三連問
為什么和貴人交流?——即對方吸引你的地方在哪里?你是遇到問題需要尋求具體的幫助,還是單純想和對方交朋友進一步交流觀點?
貴人是什么樣的人?——資深人士還是天賦卓絕?幽默風趣還是冷靜沉著?事務纏身還是時間自由?這是在為下一步溝通交流做鋪墊。
你可以帶給貴人什么?——前文提到有效社交的本質是價值交換,思考“我能帶給貴人什么”就是找出自身價值所在。比如,大佬有自己所在行業外的問題,你剛好可以解決,或者你擁有的某方面的資源恰好是對方需要的。
▌邀請的藝術
邀請的方式分為很多種:當面求助,電話求助,郵件等線上求助,這些方式的效果依次降低。面對面交流很容易讓對方感受自己的誠意,而且人們很難拒絕當面的請求。當面請求得到幫助的可能性比發郵件高30倍。在無法得到見面機會的情況下,電話交流也不失為一種好辦法。郵件等線上求助可能是收效最低的,畢竟大家每天接收的網絡信息都非常多,經常淹沒在信息的海洋中。但如果用詞考究,誠意滿滿,且選擇了正確的觸達時間的話,線上求助也有可能成功。
在邀請貴人幫助的過程中,可以適當地尋找和對方的共同點:共同的興趣愛好,共同的工作領域,甚至共同的學校、家鄉……盡可能地引起對方的共鳴。
最后,帶著真誠與貴人交往。在交流中,很容易看出一個人是否真誠,如果太過功利性,沒有人會愿意提供幫助。
▌貴人求助法則
求助的力量容易被低估,很少有人特意學習如何尋求幫助,甚至有一部分人不愿意開口麻煩別人,認為這會遭到貴人反感。
實則不是,留在通訊錄中的貴人與陌生人區別不大,只有尋求到幫助,貴人的價值才能實現。
當然,不是所有人的求助都會得到回應,從創造機會到把握機會,尋找貴人幫助并不簡單。
Airbnb網站上線早期,創始人布萊恩向外界求助,希望獲得15萬美元的融資,多數人告訴他說,愛彼迎是他們知道的最爛的想法。15個天使投資人里,7個根本沒有回復,剩下的8個分別闡述了拒絕理由,最難以為繼的時候創始團隊靠賣麥片為生。
直到2009年Airbnb入駐Y Combinator(美國知名創業孵化器),得到其創始人保羅·格雷厄姆給予的2萬美元的啟動資金,并根據格雷厄姆“擁有一百萬的曖昧用戶,不如擁有100位死忠用戶”的建議改進創業項目,Airbnb情況才有所好轉,在紐約的訂房量上漲了兩三倍。
布萊恩和他的初創團隊用“不死的信念”打動了格雷厄姆,求助成功。
那么,到底如何向貴人求助,抓住機會?要留意以下幾點:
主動開口求助。人常常連“主動開口”求助這條最基本的原則都做不到。其實,提要求沒什么難的,最壞的答案也不過是不答應而已。研究顯示,在工作里,高達90%的明確求助請求,都會得到同事的回應和幫助。要知道,人生中的貴人,往往是麻煩出來的。所以,開口說,很必要。
一位很成功的CEO和我們分享了他的方法論:他認為,找到正確的人,并且向對方請教自己的問題是一種很高效的溝通方式。而溝通的第一法則,就是要厚臉皮,敢于直接問問題,多問問題,問出質量高的問題,最怕的是好不容易見到了人卻只停留在熱情地打招呼上。他很喜歡與另一位知名CEO聊天談話,無論是吃飯還是喝酒,雙方總是在不停地拋出一個又一個的問題,通過不斷地提問、回答和思辨,雙方都能夠得到提升。
講清楚,有效溝通才能達到目標。求助時,一定要講清楚自己的需求和原因。很少有人會回應含糊不清的請求,比如,“感覺您講的觀點很好,想進一步交流一下”這類萬金油式的提問,一看就缺乏誠意。貴人不清楚你的意圖,也無法評估自己需要為此付出什么,也就不會提供幫助。
反饋很重要。一個人能否成功,需要看多少人希望你成功。讓他人知道,自己的幫助起到什么作用,是賦予“幫助”以“意義感”。這樣,幫助才能傳遞下去。社會心理學家海蒂·格蘭特在一次TED演講中提到,人們尋求幫助時最容易被忽視的便是事后與那些提供幫助的人聯系,并表示感謝。“雖然我們常覺得,助人本身就是回報,但這不是真的。助人的回報是知道自己的幫助真的有效果,對他人產生了好的影響?!?/span>
做到這些,求助成功的機率成倍增加。
做事靠譜,主動幫助他人。把貴人當動詞看,為他人增值,能做到這一點,距離遇見貴人也不遠了。
求助貴人的同時,自己也要做好準備。機會來臨的時候,保證自己有接住機會的能力:
1)提高職業能力。是否真正熟悉所在領域、行業的業務,是否具備行業前瞻性的眼光,這些都是職場人士需要具備的職業能力。同時,挖掘自己在職業中的特點,清楚個人的定位也至關重要。
2)具備專業心理素質與職業素養。誠實本分,遵守規則,準時準點,這些好的職場品質會提高信譽,讓人愿意共同合作,成為職業伙伴。
3)勇于接受挑戰,不輕易放棄的心態。危急時刻勇于承擔責任值得稱贊,通常情況下這種任務一定是艱巨的,半途而廢的后果不僅讓此前所有的付出付之一炬,更容易給人留下難當大任的印象。
與貴人相互成就,遇見貴人的技巧,最后都繞回一點,那就是自己。無論貴人提供什么樣的機遇,最終還是要靠個人本領。
最后送上一句話:“如果你想走得快,自己獨行;如果你想走得遠,與人同行。”